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我院成功举办“日本教育改革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周”

2025年3月19-21日我院成功举办“日本教育改革国际学术活动周”。本次活动邀请日本北海道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横井敏郎担任主讲嘉宾,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劳凯声担任与谈专家,我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的教师、来自我校和京内高校的师生100余人参与本次学术活动周。本次活动聚焦日本公共教育制度的平等性框架解析、教育机会保障立法的突破性实践、超智能社会战略驱动的教育科技革新,以及新自由主义政策下教育市场化的批判性反思等核心议题,为中日教育学者提供了深度对话平台。

3月19日的首场讲座中,横井教授以“日本公共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征”为题解析了“受教育权”的法理逻辑。通过对比罗尔斯“形式平等”与阿马蒂亚·森“实质公平”理论,指出日本教育政策的双重目标:资源均等化与差异补偿。结合地方交付税、教师全国调配等制度,阐明其抑制区域差距的机制,同时批判现行体系忽视个体能力的结构性缺陷,引发对教育公平“程序”与“结果”矛盾的反思。

3月20日,围绕“立法革新与技术驱动下的日本公共教育转型”这一主题,横井教授聚焦2016年《教育机会确保法》,以宪法第26条为脉络,揭示传统义务教育在失学儿童、外籍及超龄群体中的制度盲区。基于“能力平等”理论,解析该法通过夜校合法化、破除年龄国籍限制,推动教育供给从“均等覆盖”转向“精准补偿”。讨论聚焦公私教育协同、弱势权益保障等现实议题。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们围绕公私立教育协同、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东亚社会在教育公平改革中面临的共性挑战等议题与横井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

3月20日下午举办了以“Society5.0(超智能社会)的日本公共教育改革构想”为主题的工作坊。围绕日本经济产业省“未来教室”计划,横井教授对比文部科学省传统政策与EdTech改革,剖析AI、大数据如何重构教育时空边界。辩证指出技术既缓解少子化资源错配,亦加剧私立资本垄断风险。在讨论环节中,与会者围绕多元教育机构和形态的协同机制、技术工具化倾向对教育本质的消解效应,以及教育市场化浪潮下公共教育公益属性的存续挑战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3月21日的讲座围绕日本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展开。横井教授梳理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市场化进程,揭示了择校制度、评估标准化等政策如何通过资源阶层固化侵蚀教育公平。批判新自由主义“效率至上”逻辑与宪法承诺的根本冲突,指出市场化虽提升局部效率,却扩大阶层教育差距。在提问环节中,师生们围绕公共教育重构过程中国家与市场角色的界定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中日学者的深度对话中圆满落幕。闭幕致辞中,劳凯声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横井教授及其他学者致以诚挚感谢,高度评价了本次中日双方学术交流的意义与贡献,强调了跨国对话对破解教育治理难题的重要价值。横井教授则从东亚教育变革的共时性出发,倡导青年学者立足本土实践,深耕批判性教育研究,协力探索教育公平的跨国协同路径。本次研讨突破制度比较的传统框架,在技术哲学与教育伦理的碰撞中,为技术变革时代如何守护教育公平、平衡效率与公益指明了方向,展现了学术合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术为纽带,以政策为镜鉴,深化国内外教育研究同行的交流与互动,在国际教育治理体系中熔铸中国学术的批判智慧与实践经验。

供稿:吕伟艳 马暄皓 吕玥

审稿:胡玮 王东